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国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修养,必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这就充分指出了文化的重要性,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思想和根本遵循。
一、萍乡运管文化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由此可见,文化也是萍乡运管人的灵魂,是萍乡运管人的精神家园。萍乡市运管处自2012年在全处开展“运管文化建设年”活动,提出了“行业文化、素养文化、安全文化、业务文化和廉政文化”五种运管文化建设以来,已在文化建设之路上走过了六个年头。六年来,萍乡运管秉持着“运管文化发展依靠全处干部职工,文化发展成果由全处干部职工共享”的观念,分别成立了10个运管文化建设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羽毛球兴趣小组、乒乓球兴趣小组、户外活动兴趣小组、健身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文艺兴趣小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并注重打造以和谐为本的运管“家园文化”,着力营造温馨、团结、关爱、祥和的氛围,不断提高了全处干部职工在运管大家庭里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
六年来,萍乡运管坚持文化建设兴处战略,以形式多样、职工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兴趣活动来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把全体干部职工吸引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中来,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推动全市道路运输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年来,“书香运政”气息日益浓厚,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和文明,已深深植根入每位萍乡运管人的心中,文化建设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给了全处每位在干部职工,传播的是理念,培育的是境界,固化的是行动。2014年萍乡运管聚全处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提炼并形成了“依法治运,公正廉洁,顺畅利民”的萍乡运管精神,几年来,萍乡运管人就是依靠这种精神和力量,有效地增强了运管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萍乡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升级。
六年来,萍乡运管文化建设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勾勒出了萍乡运管发展的美好蓝图。六年的辛勤耕耘,继往开来,谱写了新时代萍乡运管发展的新篇章。萍乡运管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行业先进单位,萍乡运管文化建设也得到了省交通厅、省运管局的充分肯定,并将我处的运管文化建设在全省道路运输系统中得以推广并作了典型经验发言。与此同时还荣获了全省交通系统第一批廉政文化示范点。
二、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六年来,萍乡运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全处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但在深化和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
一是,行业管理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目前我处行业管理工作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安全监管压力更大,任务非常繁重,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推进运管文化建设,矛盾还比较突出。
二是,领引文化建设的专业性人才非常缺乏。因编制受限的原因,我处从1991年开始就未分配和招录工作人员,现有队伍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6岁,文化建设的人才就更是无从谈起。
三是,文化建设的硬件条件也还不完善。就我处的10个文化建设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场所基本要到外面租用或借用,就是自己有的设施也是非常简陋,给运管文化建设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应对之策
当前运管行业面临着行业改革的选择,队伍相对不够稳定,文化建设开展也相对难度较大,效果也会相对受影响,那么要继续抓好萍乡运管的文化建设,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萍乡运管文化建设的“网”不能铺得太大,开展文化建设的项目不宜太多,应走“专和精”之路。打造运管文化建设的精品项目和品牌效应。
二是,不能搞单打独斗。应与处工会、市局工会等相关单位和组织共同打造萍乡运管文化建设的发展平台。
三是,单位年度预算要列文化建设的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单位经费再紧也应列入年度专项预算经费用于文化建设,否则要推动推进文化建设也是会举步维艰。
四是,要调动和吸收激发职工的家属子女中的“特长生”。目前,我处职工家属子女中有文化建设专业特长的人还是大有人才,有的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知名度,邀请他(她)们来帮助指导萍乡的运管文化建设一定会有新的发展变化,甚至可以推进萍乡运管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并将运管文化建设的成果延伸到与职工的家庭共享。
|